《拾‧壹》Shi Yī
故事簡介
十個發生在國慶煙花匯演前的故事。
有人很好奇、有人很傷心、有人很野蠻、有人很無奈。
社會越無聊,世界越荒謬,今夜的煙火依然燦爛?今天應該很高興?
演出資料
製作團隊
編劇/ 導演 / 音響設計 | 林倩嬌 |
監製 | 陳小茵 |
演員 | 陳小茵 庾春鳳 賴頌軒 杜勇 |
燈光設計/ 舞台監督 | 梁穎詩 |
服裝設計 | 袁曉明 |
攝影 | 郭宇謙@波子工作室 |
平面設計 | 大C |
監製助理/ 助理舞台監督 | 黃祖傑 |
票務 | 鄭梓民 |
※ 本節目長約1小時3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 本節目含不雅用語, 敬請留意。
劇照
![]() |
今夜的煙火依然燦爛? 二零一三年十月一日,維港上空,煙花不再。 一九九七年回歸到現在,十月一日對很多像我這樣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八十後來說,只是一個公眾假期的代名詞;對於國與國慶,印象模糊得很。只知道那天晚上會有煙花匯演。但論受歡迎程度,始終不及年初二的煙火,因為那才是屬於香港的集體回憶。直至去年發生海難,我開始思考國慶煙花賦予香港人的意義,加上中港矛盾的信息每日絡繹不絕地在社交網絡傳播,我在想:「到底問題發生在那裡?中港之間的結真的無法解開?」於是,我便開始執筆創作《拾。壹》。 《拾。壹》說的是十個發生在國慶煙花匯演前的故事。三名香港人和一名內地人,他們有著各自的經歷與背景,共同生活在一幢唐樓內。在十個煙花匯演前夕,有人很好奇、有人很傷心、有人很野蠻、有人很無奈。我們嘗試藉他們各自的故事及對話中的偏見,提融合,講衝突,看誤解。煙花縱然奪目,但我們真的看得見嗎? 作為一個香港人,我不希望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被強行內地化,更不希望某部份亂事的內地人來騷擾我們的城市。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希望看到這個民族能有一天在懂得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及想法中融合。或者,要將香港跟內地人的爭執消除是難過登天;但我衷心盼望這一天的到臨。但首先要做的,是開放、聆聽與接納。這,才是香港人所渴望的回歸;那時候,我們便會明白國慶的意義。那麼,就算煙花不再,維港依然會耀眼。 (原文刊登於主場新聞藝術版2013-10-10) 《今夜的煙火依然燦爛?》 |
||||||||||
|
|||||||||||
![]() |
演員介紹
陳小茵 Angel SY Chan (劇團經理)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演藝文憑(戲劇)及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曾修讀戲劇學院及中英劇團「戲劇教育導師培訓課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東/ 西方戲劇研究證書課程」。曾獲成龍慈善基金獎學金、奔騰製作公司獎學金及匯豐銀行慈善獎學基金,前往中國四川及日本東京作學術交流。 其後亦持續進修,於PIP藝術學校、Philippe Gaulier 大師班、天邊外演藝教室接受演技及形體訓練。於2007加入天邊外劇場,2010-12年為天邊外劇團擔任外展及教育部主任,製作及演出多齣學校巡迴劇:《尋找快樂里》、《有禮自遠方來之快樂校園》(學校篇)、《有禮自遠方來之由我做喜》(社區篇及圖書館篇) 及與香港善導會合辦之《破窗》;並於2011年加入三木劇作擔任行政總監。 曾參與演出:「第10屆華文戲劇節」一張紙劇場《請你安靜點,好嗎?》、三木劇作《紅姑》、《一個普通女子的離奇移民事件》(2014愛丁堡藝穗節、2015雨傘節及2016亞德萊德藝穗節參節作品)、《高度》(人本教練技術中心委約製作慈善舞台劇)、《拾‧壹》、《一路順風》、《返兜童年事》、《末世愛情啟示錄》及福音劇《重新做人?》;三木劇作X馬仔沙畫《異想天開》(香港及桂林版)、三木劇作X兩口米《寂。Solitaire》【監製】;香港話劇團《遍地芳菲》(首演、重演及廣州演出)、《捕月魔君‧卡里古拉》與預演《魔君前奏》;明日藝術教育機構《五個孩子與沙仙》、《狐狸伯伯幾多點?》、《雪條公主》、《青蛙新郎》、《兔媽媽男孩》、《傻鵝小皮》及與建新藝術團合辦之《糊塗蟲 ‧ 大老虎》(唐山「金獅獎‧第三屆全國木偶皮影戲比賽」[普通話版]);天邊外劇團《剩女餘男》、《變天》、《俾咩俾!唔叉俾!!!》、《焚城令》(首演及小劇場版重演)、春天實驗劇團《香港 ‧ 你好》音樂劇、《七十二家房客》(首演及重演);新域劇團「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X」《保鮮/你是醫生嗎?》、「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VI」《孤圖》;循道衛理佈道團《理想重尋》及《賣Love》;偶有佳作《小雪人與太陽花》等。其次,也有參與學校巡迴演出:建新藝術團光影戲《中華影魅》(皮影戲)、劇場組合《救救小海豚》、赫墾坊劇團《坐出創意》等。另外,亦曾拍攝廣告及政府宣傳片:醫院管理局《停止醫院暴力》、禁毒處《毒家試播》、西九文化區宣傳片、Burger King等。 近年亦致力推動戲劇教育,學生層面遍及幼兒、兒童、青少年、長者及教師。曾於香港話劇團「戲有益」─ 全港幼師專業戲劇培訓計劃,及「學校、劇團與學院伙伴教學計劃:戲劇融入學前教育」研究計劃,擔任戲劇導師,協助幼兒機構發展戲劇課程;亦曾與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合作,編寫課程「情緒小主人 ─ 幼兒戲劇(情緒)教育計劃」,並主持幼兒及教師工作坊。 201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新苗計劃」資助,成立Syan實驗創作,製作《沒有名字的人》【編劇、導演及主演】。 現為自由身演員、三木劇作劇團經理、戲劇藝術及教育工作者,及香港學校戲劇節評判。
庾春鳳 Doris Yu
賴頌軒 Matthew Lai
容翊修 Toby Yung
|
||||||||||
|
|||||||||||
![]() |
|
||||||||||
![]() |
|
||||||||||
![]() |
演出片段 |
關於我們
我們相信劇場與社會息息相關,希望能透過戲劇提出對社會的質疑與探索,令創作者以至觀眾對現況產生提問,反思當下。